——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文艺行业垂直网站入职时领导的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人事工作者要懂人事,更要懂业务。”当时只觉得是对新人提出的一个高标准,没想到这句话会在两个月后以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照进现实。
2025年新年伊始,我收到去业务部门锻炼的通知。一边是人事科还未完成的岗位设置方案审核表,一边是矿产资源调查所的报到安排,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工作场景,在我脑海里激烈碰撞。前一刻我还在电脑前对照编制政策核对岗位设置调整表,下一刻就要奔赴这个素有单位“四梁八柱”之称的业务部门,开启一段全然不同的工作旅程。
初到矿调所,我像第一次踏进实验室的学生,既好奇又紧张。墙上的地质图、桌上的样品岩石、角落里摆放的仪器设备,每一样都让我感受到这里工作的专业和厚重。我被安排在靠窗的一张办公桌上,正式开始了从“人事人”到“地质人”的临时转变。在这里,我参与了资料着墨、图件绘制、地质数据归档、国情调查报告图件编制等基础性工作。虽然没有专业背景,我依然竭力跟上节奏,生怕一个小失误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所幸有前辈们耐心细致的指导,他们不厌其烦地解答我每一个看似幼稚的问题,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陌生感也在一次次的“搭把手”中悄然消散。
矿调所的日常节奏,是我从未经历过的紧张与有序。办公室里,常能听见同事们对“立项评审”“报告修改”“项目巡检”的细致讨论;走廊里,是抱着资料往返穿梭的身影;深夜依旧亮着灯的办公室,让人深切体会到“地质人”的敬业精神。而在这一切中,我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执着”——项目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严谨,恰如人事科同事们对职称评审材料逐字逐句校对的认真。当几位地质工程师因钻孔点位的微小偏差而展开激烈讨论时,我忽然明白,那份专业里的“较真”,其实是一种对岗位的敬畏,也是一种职业信仰的具体体现。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与一位老地质工程师的交流。他语气平和却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很多同事常年在野外,和家人聚少离多,有时候刚从野外回来,处理完堆积如山的报表,还没歇口气就得返回工地,但职能科室的同事似乎不太能体会这种工作特性带来的不易,但我们也明白,职能科室也有自己的工作节奏,只是希望能多一点相互理解吧。”那一刻,看着他满是风霜的鬓角,人事制度白纸黑字的规范与野外工作者皱巴巴的请假条在我眼前激烈碰,我忽然读懂墙上"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标语的分量,忽然理解入职时领导那句“人事工作者要懂人事,更要懂业务”的深意,明白那些看似冰冷的人事数据背后,是翻山越岭的脚印丈量出的制度弹性。
这段双岗锻炼的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最初的“执行者”视角,逐渐过渡到“融合者”视角,让我深刻认识到,人事工作不仅是管理,更是服务与支撑。唯有理解业务的真实需求,才能制定出更具操作性、更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从而为全面打造现代河北地矿提供有力支撑。
四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它或许不足以让我全面了解业务部门的所有需求,但却足以让我在职业生涯的早期,种下一颗“换位思考”的种子。未来,我会继续保持学习的姿态,主动靠近业务、靠近一线,把这段经历中学到的“感同身受”转化为“主动服务”,不断提升人事工作的温度与效能。
这,是一段起点,也是一段启程。脚步尚轻,却已坚定。